□本報評論員 集月音
  我們的停車費去哪兒了?最近幾年,這是個被屢屢提及的話題。車主議論紛紛,媒體不斷追問,但答案始終迷霧重重。“新華視點”最新報道撕開了迷霧的一角。記者調查發現,車主繳納的停車費與政府財政所得之間存在巨大差額,北京和上海至少有一半停車費沒有進入政府口袋,廣州也很少,而天津地方財政的相關收入甚至是零。於是,停車費又成為公眾口誅筆伐的靶心。(相關報道見本報昨日10版)
  停車費問題之所以牽動人心,是因為它在生活中的“存在感”越來越強。一是收費價格直線飆升,從過去一個車位每小時幾元錢的價格,到現在有的城市核心區幹道停車費漲至每小時20元,停滿24小時要244元。二是收費的占道停車位越來越多,很多城市的大街小巷甚至小區門口也都開始畫線收費,市民如果不繳費,自己的車就無處停放。所以,提起停車費,眾多車主往往憤懣難平。在很多車主眼中,有關部門畫道線就開始坐地收費,簡直是無本萬利的“印鈔機”。
  其實,停車費的昂貴倒不是師出無名,因為其本義是通過經濟杠桿原理,使一部分人因高付費而制約和調整駕車出行行為,以緩解交通擁堵,所以不能以簡單的市場公平原則來衡量停車服務的價值和價格。
  那麼車主的憤怒就理應被無視了嗎?顯然不是。目前國內的停車費管理實在是一筆糊塗賬,停車服務其實是公共服務產品,作為付費購買服務的消費者稀里糊塗花了錢,自然有理由生氣,自然要去討說法。停車費欠車主的解釋實在太多了。
  首先,到底誰在行使城市停車位和停車費的管理權?誰有畫線的權力,誰有定價的權力,誰在監管收費的執行?是交通、城管、物價各自為政,還是政出多門各有權責?所有疑問一直沒有任何權威的回應。沒有明晰的管理界限必然導致亂象紛紛,民眾甚至分辨不出街頭的收費車位哪個是合法哪個是非法,遭遇糾紛更是投訴無門。
  其次,快速增長的停車費是否在與民爭利?一方面“天價”停車費層出不窮,另一方面收費車位都划到了居民小區門口。後者在我們生活的城市石家莊也並不鮮見,一些小區門口的道路並非主幹道,但這些道路旁都畫上了停車線,車主如果沒有把車停進收費停車位,交警便貼罰單。一邊是稀里糊塗的收費,一邊是交警的罰單,難怪很多市民抱怨,這不是在緩解停車難,而是在加劇停車難的問題。另外,停車位的劃定和停車費的收取從來沒有召開過任何聽證會。如果收費標準的制定沒有法律依據,如果車位的規劃沒有科學依據,民眾有理由懷疑收費的街道停車位已淪為相關部門和企業攫取利潤的工具。
  圍繞著停車費,到處是模糊的定義和界限,大概唯一沒有爭議的是停車費最終的用途。道路是公共資源,占用公共資源產生的利潤理應回歸公共財政,無論是繼續反哺交通建設,還是投入民生教育都是停車費合理的去向。但“新華視點”的報道,又給本就肉痛的車主一個當頭棒喝,原來疊加出的巨額停車費,回饋給公眾的不過寥寥,而相當一部分則不知道流入了誰的口袋?
  說到底,停車費作為公共服務產品,無標準無監管無依據,同時拒絕信息公開,怎麼能讓車主們心平氣和地掏錢?在這樣封閉的生態中,權力上下其手毫無阻礙,極有可能滋生貪腐尋租。所以,停車費的管理只要一天不透明公開,車主的憤怒就不會平息。
  (原標題:停車費欠公眾太多解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f22gfh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